《灾难恢复需求分析能力:风险分析的必然包含性及其重要意义》
一、灾难恢复的重要指标概述
灾难恢复旨在确保在灾难事件发生后,组织的关键业务功能能够尽快恢复运行,将损失降至最低,其中一些重要指标包括恢复时间目标(RTO)、恢复点目标(RPO)等。
恢复时间目标(RTO)规定了业务中断后,系统和业务必须恢复到可接受运行状态的最长时间,对于一些金融交易系统,可能要求RTO在数小时甚至数分钟内,因为每多一分钟的中断都可能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
恢复点目标(RPO)则确定了业务系统可以容忍的数据丢失量,像数据更新频繁的电商平台,可能需要较低的RPO,意味着要尽可能减少数据丢失,保证交易数据的完整性。
二、灾难恢复需求分析能力与风险分析的关系
(一)风险分析是灾难恢复需求分析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1、风险识别是基础
- 在灾难恢复需求分析中,风险分析首先要识别可能面临的风险,这些风险包括自然风险(如地震、洪水、飓风等)、人为风险(如网络攻击、人为误操作、恐怖袭击等),一家位于沿海地区的数据中心,就必须考虑到台风和洪水的风险,通过对这些风险的识别,才能准确确定灾难恢复的需求,如果没有考虑到当地的洪水风险,在灾难恢复规划中没有针对数据中心防水和数据备份存储位置进行合理安排,一旦洪水来袭,数据中心可能遭受毁灭性打击,无法满足业务的RTO和RPO要求。
2、风险评估影响需求确定
-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潜在影响程度,对于发生可能性高且影响巨大的风险,如金融机构面临的网络攻击风险,就需要在灾难恢复需求分析中有更高的优先级,这会直接影响到资源的分配,如投入更多资金用于网络安全防护和备份系统建设,如果不进行风险评估,可能会在灾难恢复资源分配上出现不合理的情况,导致一些关键风险防范不足,而一些低风险区域资源过度投入。
3、风险应对策略影响恢复方案
- 风险分析还包括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如风险规避、风险减轻、风险转移和风险接受等,不同的应对策略对灾难恢复方案有着不同的影响,对于一些高风险地区的小型企业,如果选择风险转移策略,可能会购买商业保险,同时在灾难恢复方案中要明确与保险公司的协作流程,以便在灾难发生后能够顺利获得赔偿并用于业务恢复,如果不考虑风险应对策略与灾难恢复方案的关联性,可能会导致在灾难发生时,应对措施无法有效执行,无法实现业务的快速恢复。
(二)从业务连续性角度看风险分析的必要性
1、保障关键业务功能
- 风险分析有助于确定哪些业务功能是最为关键的,以及这些关键业务功能面临的风险,在灾难恢复需求分析中,就可以根据这些情况来构建相应的恢复架构,对于医疗系统,患者病历管理和紧急医疗救治调度系统是关键业务功能,通过风险分析发现网络故障可能导致病历无法及时获取和救治调度延误,那么在灾难恢复需求中就要着重考虑网络冗余和数据备份等措施,以保障这些关键业务功能在灾难发生后的持续运行,满足患者救治的及时性要求。
2、适应动态变化的环境
- 企业和组织所处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新的风险可能随时出现,风险分析能够及时捕捉到这些变化并反映在灾难恢复需求分析中,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范围扩大,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扩展到了物联网设备网络,如果灾难恢复需求分析能力不包含风险分析,就无法及时调整恢复策略,可能导致企业在面对新的风险时应对能力不足,影响业务的连续性。
灾难恢复需求分析能力必然包括对风险分析的能力,这对于满足灾难恢复的重要指标,保障业务连续性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