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的四大特征:全面认识数据仓库的本质》
一、主题性(Subject - Oriented)
数据仓库是围绕特定主题构建的,在企业的运营和管理过程中,会产生海量的数据,但这些数据往往分散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如销售系统、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数据仓库将这些与特定主题相关的数据抽取、整合到一起。
以销售主题为例,数据仓库会从多个数据源收集相关数据,包括不同地区的销售订单信息、销售渠道数据、客户购买行为数据等,这些数据经过清洗、转换后被组织在一起,以便于针对销售情况进行深入分析,与传统的事务处理系统不同,事务处理系统主要关注日常业务操作,如订单的录入、库存的更新等,而数据仓库更侧重于为决策支持提供特定主题的数据集合。
这种主题性有助于企业从复杂的数据环境中快速定位和获取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它能够让企业管理者、分析师等人员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的业务情况,如分析市场销售趋势、产品盈利性等,避免了在大量无关数据中进行查找和筛选的困扰,从而提高决策效率。
二、集成性(Integrated)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自于多个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在数据格式、编码规则、语义等方面存在差异,集成性就是要将这些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使它们在数据仓库中具有一致性。
在数据集成过程中,首先要解决数据格式的问题,不同部门的日期格式可能不同,有的是“年 - 月 - 日”,有的是“月/日/年”,数据仓库需要将这些日期格式统一,其次是编码规则的统一,比如对于产品类别,不同的业务系统可能有不同的编码方式,数据仓库要将其转换为统一的编码体系,语义的统一也至关重要,同一概念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可能有不同的表述,像“客户”在销售系统中可能是指购买产品的个人或单位,而在售后服务系统中可能还包括潜在客户,数据仓库要明确统一的语义定义。
通过数据集成,数据仓库能够提供一个完整、准确的企业数据视图,这使得企业能够进行跨部门、跨业务领域的数据分析,企业可以将销售数据和财务数据集成起来,分析销售业绩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从而制定更合理的定价策略和销售目标。
三、时变性(Time - Variant)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它记录了企业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历程,这种时变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数据仓库会定期从数据源抽取新的数据,以保持数据的及时性,企业每天都会产生新的销售订单,数据仓库会按照设定的时间表(如每天凌晨)将这些新订单数据抽取到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会保留历史数据,并且能够对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分析,这对于企业了解业务发展趋势非常重要。
以企业的销售额为例,数据仓库不仅能够提供当前的销售额数据,还能提供过去几年每个季度、每个月的销售额数据,通过对这些历史数据的分析,企业可以发现销售额的季节性波动规律、长期增长趋势等,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还可以按照时间维度进行切片、切块等操作,以便于更细致地分析不同时间段内的业务情况。
四、非易失性(Non - Volatile)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进入,就不会被轻易修改或删除,这一特性与事务处理系统形成鲜明对比,事务处理系统中的数据会随着业务操作不断更新,如库存数量会随着商品的出入库而频繁变动。
数据仓库的非易失性主要是为了保证数据的稳定性和可追溯性,在数据仓库中,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和决策支持,而不是日常的业务操作,企业在分析某一产品的销售历史时,需要确保历史销售数据不会被意外修改或删除,这种稳定性使得企业可以基于可靠的数据进行长期的趋势分析、数据挖掘等操作,非易失性也有利于数据仓库的维护和管理,减少了因数据频繁变动而带来的复杂性和风险。
数据仓库的主题性、集成性、时变性和非易失性这四个特征,使其成为企业进行决策支持、数据分析和挖掘的重要工具,通过构建数据仓库,企业能够更好地整合内部数据资源,深入了解业务状况,把握市场趋势,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