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仓库:理解其特点与常见误解》
一、数据仓库的特点
(一)面向主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是按照主题进行组织的,在一个零售企业的数据仓库中,可能有“销售”“库存”“顾客”等主题,这种组织方式与传统的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是面向事务处理,数据的组织是围绕着日常业务操作,如订单处理、库存更新等,而数据仓库的面向主题特性使得它能够为企业的决策分析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数据支持,以销售主题为例,它可能会整合来自多个数据源的相关数据,包括不同销售渠道、不同地区的销售数据,方便企业从整体上分析销售趋势、不同产品的销售表现等。
(二)集成性
数据仓库的数据来源于多个不同的数据源,这些数据源可能包括企业内部的各种业务系统,如ERP系统、CRM系统,也可能包括外部数据源,如市场调研数据等,数据仓库需要将这些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进行集成,这一过程涉及到数据的清洗、转换和加载(ETL),数据清洗是为了去除数据中的噪声、错误数据和重复数据;转换则是将不同格式、不同语义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格式和语义,以便于在数据仓库中进行存储和分析;加载就是将经过清洗和转换的数据加载到数据仓库中,一个企业的不同部门可能使用不同的日期格式,在集成到数据仓库时,就需要将这些日期格式统一转换为数据仓库所规定的格式。
(三)时变性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会随着时间不断更新,以反映企业业务的发展变化,它存储了大量的历史数据,这对于分析业务的发展趋势非常重要,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多年的销售数据来预测未来的销售情况,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会按照一定的时间周期进行更新,这个周期可以是每天、每周或者每月等,数据仓库还支持对不同时间点的数据进行查询和分析,对比本季度和上季度的销售业绩,或者分析过去几年中某个产品在特定时间段的销售波动情况。
(四)非易失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被加载,就不会轻易被修改或删除,这是为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以便于进行历史数据的分析和对比,与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需要频繁地进行数据的更新、插入和删除操作以支持日常业务流程,而数据仓库主要是为了提供决策支持,数据的非易失性使得它能够为企业提供可靠的历史数据视图,企业在分析过去的营销策略效果时,需要保证当时的数据状态不被改变,这样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
二、数据仓库不具有的特点(常见误解)
(一)实时性不强
虽然数据仓库会定期更新数据,但它并不像操作型数据库那样追求实时性,数据仓库的主要目的是进行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而不是实时处理业务事务,在一个电商企业中,订单处理系统需要实时处理订单的创建、支付等操作,这是操作型数据库的任务,而数据仓库更多的是在每天或者每周对订单数据进行汇总、分析,以提供给企业管理层关于销售趋势、顾客购买行为等方面的信息,不能期望数据仓库像操作型数据库那样对数据的更新和查询是即时响应的。
(二)不适合小规模、临时分析
数据仓库的构建和维护成本相对较高,它是为了满足企业长期的、复杂的决策分析需求而设计的,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临时的数据分析任务,使用数据仓库可能不是最经济高效的方式,一个部门想要快速分析本周内某一个小类产品的销售情况,直接从操作型数据库中获取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可能更加快捷,因为构建数据仓库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集成、清洗和转换工作,对于这种小规模、临时的需求,这些前期工作的成本可能会超过分析本身带来的价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并非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操作
数据仓库主要是为企业的数据分析人员、管理人员等提供数据支持,而不是像普通的业务系统那样直接面向终端用户进行操作,终端用户在日常业务操作中主要与操作型数据库交互,例如销售人员在销售系统中录入订单,而数据仓库的使用者更多的是通过数据分析工具(如BI工具)来访问和分析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技能和业务知识,以从数据仓库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用于决策制定。
数据仓库有着独特的特点,明确这些特点以及它不具备的特点,有助于企业更好地规划和利用数据仓库来提升决策能力和竞争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