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仓库:面向业务并非其基本特征》
一、数据仓库的基本概念与目标
数据仓库是一个用于存储、管理和分析大量数据的系统,它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支持,通过整合来自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数据清洗、转换和存储,以便于进行数据挖掘、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操作,数据仓库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数据抽取、转换、加载(ETL)等多个环节。
二、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
1、数据集成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数据仓库整合了来自企业内不同业务系统(如销售系统、财务系统、生产系统等)的数据,这些数据在进入数据仓库之前,要经过严格的ETL过程,在一家大型制造企业中,销售系统中的订单数据、客户数据,财务系统中的成本数据、利润数据等,都需要被抽取出来,进行格式统一、编码转换等操作,然后加载到数据仓库中,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全面、统一的数据视图,避免了数据的分散和不一致性。
2、数据的非易失性
-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一旦存储,就不会被轻易修改或删除,与操作型数据库不同,操作型数据库主要处理日常的业务事务,数据会不断地更新,而数据仓库主要是为了分析历史数据,数据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一家电商企业的订单操作型数据库会实时更新订单状态,而在数据仓库中,订单的历史数据(如过去一年每个月的订单量、订单金额等)会被完整地保存下来,用于分析销售趋势等。
3、数据的时变性
- 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会随着时间不断更新,以反映企业业务的发展变化,这种更新主要是通过定期(如每天、每周或每月)加载新的数据来实现的,企业每月会将新的销售数据、库存数据等加载到数据仓库中,数据仓库中的数据也可以按照时间维度进行组织,如按年、季、月、日等层次结构,以便于进行时间序列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为什么面向业务不是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
1、从构建目的看
- 数据仓库的构建主要是为了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而不是直接面向业务操作,虽然它整合了业务数据,但它的重点是对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以发现潜在的模式、趋势和关系,企业构建数据仓库可能是为了分析客户的购买行为模式,从而制定更有效的营销策略,这个过程更多地是基于数据分析技术,而不是直接处理业务流程。
2、从数据组织方式看
- 数据仓库的数据组织方式是按照分析需求进行的,而不是按照业务流程,它通常采用星型模型或雪花模型等多维数据模型,以星型模型为例,中心是事实表(如销售事实表),周围是维度表(如时间维度表、产品维度表、客户维度表等),这种组织方式是为了方便进行OLAP操作,如切片、切块、钻取等,而不是为了满足业务操作的需求,在业务操作中,可能更关注单个订单的处理流程,而在数据仓库中,更关注的是订单数据在不同维度下的汇总和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从用户群体看
- 数据仓库的主要用户是企业的决策层、数据分析人员等,而不是一线的业务人员,虽然业务人员也可能会使用数据仓库的部分数据,但他们更多地是使用操作型数据库来处理日常业务,销售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主要使用销售系统来录入订单、查询客户信息等,而企业的市场分析人员则会使用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来分析市场趋势、客户细分等,以制定市场策略。
数据仓库的基本特征更多地体现在数据集成性、非易失性和时变性等方面,而面向业务不是其基本特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