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实验室数据使用保密规定》
总则
1、为加强实验室数据的保密管理,确保实验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保护实验室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特制定本规定。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接触、使用实验室数据的人员,包括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合作研究人员、外部访问者等。
数据分类与标识
1、数据分类
- 实验室数据根据其敏感性和重要性分为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和普通级。
- 绝密级数据包括涉及国家安全、重大科研突破尚未公开的核心技术数据等,与国家重点国防科研项目相关的数据,一旦泄露将对国家安全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 机密级数据包含实验室尚未发表的重要科研成果数据、涉及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参数等,如某制药实验室正在研发的新药物分子结构数据,若被竞争对手获取,可能导致研发优势丧失。
- 秘密级数据有实验室内部管理数据、部分研究过程中的初步数据等。
- 普通级数据为已公开或者对实验室及相关方利益影响较小的数据。
2、数据标识
- 实验室应对不同级别的数据进行明确标识,标识应包含数据级别、数据名称、创建日期、创建者等信息,机密级 - 新型电池能量密度测试数据 - 2023年5月 - 张三。
人员保密责任
1、实验室内部人员
- 实验室内部工作人员应签署保密协议,明确保密义务和责任,在入职培训时,应接受数据保密教育,了解不同级别数据的保密要求。
- 严禁私自复制、传播绝密级和机密级数据,对于秘密级数据的复制和传播应按照规定流程进行申请和审批,如因工作需要必须使用高敏感数据时,应在指定的安全环境下操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工作人员离职时,应进行数据交接和保密审查,确保没有带走未授权的数据,并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2、合作研究人员
- 与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的外部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工作前,应与实验室签订保密协议,协议中应明确合作期间数据使用的范围、方式以及保密期限等。
- 合作人员只能在合作项目规定的范围内使用相关数据,不得将数据用于其他非合作目的,在合作结束后,应按照协议要求归还或销毁相关数据副本。
3、外部访问者
- 外部访问者如需访问实验室数据,应提前向实验室提出申请,说明访问目的、访问数据范围等,实验室应进行风险评估后决定是否批准访问。
- 外部访问者在访问期间应遵守实验室的保密规定,在实验室指定人员的陪同下进行数据查看或操作,不得私自下载、复制数据。
数据存储与传输保密
1、数据存储
- 实验室应采用安全可靠的数据存储设备和存储方式,绝密级和机密级数据应存储在加密的存储设备中,且存储设备应放置在安全的物理环境中,如具有门禁系统、监控系统的专用机房。
- 对数据存储设备应定期进行备份,备份数据也应按照相应的数据级别进行保密管理,备份存储地点应与原始数据存储地点分开,防止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导致数据完全丢失。
2、数据传输
- 当需要传输实验室数据时,应根据数据级别采用不同的安全传输方式,对于绝密级和机密级数据,应采用加密传输通道,如虚拟专用网络(VPN)加密传输,并进行传输前后的数据完整性校验。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在通过移动存储设备传输数据时,应对移动存储设备进行加密处理,并严格控制移动存储设备的使用范围,严禁使用未经授权的移动存储设备传输高敏感数据。
保密监督与违规处理
1、保密监督
- 实验室应设立专门的保密监督小组,定期对实验室数据的保密情况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数据存储设备的安全性、人员数据使用行为的合规性、数据标识的准确性等。
- 保密监督小组应及时发现保密管理中的漏洞和隐患,并提出改进措施,应向实验室管理层汇报保密工作情况。
2、违规处理
- 对于违反本保密规定的人员,实验室应根据违规情节的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情节较轻的,如因疏忽导致普通级数据轻微泄露,应给予警告、责令改正等处罚。
- 对于故意泄露绝密级或机密级数据的行为,应追究法律责任,同时实验室将解除与违规人员的劳动关系或合作关系,并要求其赔偿因数据泄露造成的损失。
附则
1、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未尽事宜,实验室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完善。
2、本规定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的调整以及实验室数据安全管理的发展需求适时修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