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视化流程全解析:从数据到可视化呈现的完整路径》
一、数据收集
数据是数据可视化的基础,首先要明确需求,确定需要分析和展示的数据主题,例如销售数据、用户行为数据或者市场调研数据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源确定
- 内部数据源:企业内部的数据库、业务系统(如ERP系统中的订单数据、CRM系统中的客户关系数据)等是常见的内部数据源,这些数据通常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相关性,直接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
- 外部数据源:包括公开的统计数据(如政府部门发布的经济数据、行业协会的行业报告数据)、网络爬虫获取的数据(从网页上抓取特定信息,如新闻资讯中的特定行业动态数据)等,外部数据源可以提供更广阔的视角,辅助内部数据的分析。
2、数据采集
- 对于结构化数据(如数据库中的表格数据),可以使用SQL查询等方式进行采集,从关系型数据库中提取特定时间段内的销售记录数据,包括销售额、销售量、销售地区等字段。
- 对于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像等),需要采用特定的工具和技术,如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文本数据进行预处理,将其转化为可分析的格式,如果是图像数据,可能需要进行图像识别和特征提取后才能用于可视化分析。
二、数据清洗与预处理
收集到的数据往往存在各种问题,如缺失值、错误值、重复值等,需要进行清洗和预处理。
1、缺失值处理
- 可以采用删除含有缺失值的记录的方法,但这种方法在数据量较小或者缺失值比例较大时可能会导致信息丢失过多,更常用的方法是填充缺失值,例如使用均值填充(对于数值型数据,用该列的平均值填充缺失值)、中位数填充或者使用基于模型的填充方法(如利用回归模型预测缺失值)。
2、错误值修正
- 识别明显错误的数据点,如销售额为负数(在正常业务场景下)等情况,可以通过设定合理的取值范围或者与其他相关数据进行对比来发现错误值,然后根据业务逻辑进行修正或者删除。
3、数据标准化
- 当数据的量纲不同时(如一个变量是销售额,单位为元,另一个变量是销售量,单位为件),需要进行标准化处理,常见的标准化方法有Z - score标准化,将数据转化为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分布,以便在后续的分析和可视化中能够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比较。
三、数据探索性分析(EDA)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EDA有助于深入理解数据的特征和分布,为选择合适的可视化方法提供依据。
1、描述性统计分析
- 计算数据的基本统计量,如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对于销售数据,通过计算销售额的均值和标准差,可以了解销售业绩的平均水平和波动情况。
2、数据分布分析
- 使用直方图、箱线图等工具分析数据的分布,直方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值型数据的分布形状(如正态分布、偏态分布等),箱线图则可以显示数据的四分位数、异常值等信息,对于用户年龄数据,通过绘制直方图可以看出用户年龄的集中分布区间,是否存在年龄较大或较小的异常用户群体等。
3、相关性分析
- 对于多个变量的数据,分析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在分析销售数据时,研究销售额与广告投入、市场份额等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可以使用散点图初步观察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再通过计算相关系数(如Pearson相关系数)来定量地衡量相关性的强弱。
四、选择合适的可视化类型
根据数据的特点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可视化类型。
1、比较数据
- 如果要比较不同类别之间的数据大小,柱状图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比较不同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柱状图可以清晰地展示每个品牌所占的份额。
- 对于比较随时间变化的数值,折线图更为合适,如展示公司历年的销售额变化趋势,折线图能够直观地反映出销售额的上升、下降或者波动情况。
2、展示分布
- 如前所述,直方图用于展示数值型数据的分布,对于展示分类数据的分布比例,饼图是常用的工具,展示一个地区不同行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饼图可以清晰地呈现各行业的占比关系。
3、显示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散点图用于显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果要展示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使用气泡图(通过气泡的大小、颜色等表示其他变量)或者平行坐标图。
五、可视化设计与创建
1、布局设计
- 确定可视化的整体布局,要确保各个元素之间的平衡和协调,在一个包含多个图表的可视化报告中,要合理安排图表的位置,避免图表之间的相互遮挡,并且要考虑阅读顺序(如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2、颜色选择
- 颜色的选择要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要保证颜色的对比度,以便数据能够清晰地显示,在柱状图中,不同柱子的颜色要有足够的差异,方便区分不同的类别,颜色的选择也可以与数据的含义相关联,如使用绿色表示增长、红色表示下降等。
3、交互设计
- 根据需求添加交互功能,如缩放、筛选、排序等,在一个展示大量数据点的散点图中,添加缩放功能可以让用户更详细地查看局部数据的情况;添加筛选功能可以让用户根据特定的条件(如特定的时间段、特定的地区等)查看数据。
六、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1、呈现方式
- 可以将可视化结果以多种方式呈现,如生成静态的图片(如PNG、JPEG格式)用于报告或者文档中,或者创建交互式的可视化网页,方便用户在网页上进行交互操作和深入探索。
2、解读
- 对可视化结果进行解读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从数据可视化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发现数据中的趋势、异常值、模式等,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业务决策的依据,从销售数据的可视化中发现某个地区的销售额突然下降,通过进一步分析可以找出原因(如竞争对手推出新的营销策略、当地经济环境变化等),从而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