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数据治理:内容、要素及其关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治理的主要内容
(一)数据标准管理
数据标准是数据治理的基础,它涵盖了数据的命名规范、数据格式、编码规则等方面,在金融机构中,对于客户的身份证号码这一数据项,需要明确其数据格式为18位数字,并且要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编码,统一的数据标准能够确保不同部门、不同系统之间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因数据格式不统一而导致的数据融合困难。
(二)数据质量管理
1、数据质量评估
这包括对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时效性等方面的评估,电商企业在评估订单数据的完整性时,要检查订单中的商品信息、客户信息、配送信息等是否齐全,准确性则涉及到数据是否真实反映了业务实际情况,如商品价格是否正确录入。
2、数据质量提升
当发现数据质量问题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质量,如数据清洗,去除重复、错误的数据;数据补全,补充缺失的数据值等。
(三)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它记录了数据的来源、定义、用途等信息,在企业的数据库中,元数据可以告诉我们某个数据表是由哪个部门创建的,用于何种业务分析,有效的元数据管理有助于提高数据的可理解性和可管理性,方便数据使用者查找和使用数据。
(四)数据安全管理
1、数据访问控制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根据用户的角色和权限,控制其对数据的访问,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只能由财务部门的特定人员以及高层管理人员访问。
2、数据加密
在数据存储和传输过程中,采用加密技术防止数据泄露,如对医疗行业中的患者隐私数据进行加密处理,确保即使数据被窃取,攻击者也无法获取有用信息。
(五)主数据管理
主数据是企业中具有高业务价值、跨部门共享的数据,如客户数据、产品数据等,主数据管理旨在确保主数据在企业各个系统中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一家大型连锁企业,其各个门店的销售系统、库存系统等都要共享统一的产品主数据,包括产品名称、规格、价格等信息。
二、数据治理要素及其关系
(一)数据治理要素
1、人员
人员是数据治理的核心推动者,包括数据管理员、数据所有者、数据使用者等不同角色,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治理的日常工作,如数据标准的制定和维护;数据所有者对数据的质量和安全负责,通常是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数据使用者则需要按照规定使用数据。
2、流程
数据治理需要一套完善的流程,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包括数据质量问题的发现、评估、解决等环节,流程明确了各个角色在数据治理中的工作顺序和协作方式,确保数据治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3、技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技术是数据治理的支撑手段,如数据仓库技术用于数据的存储和整合;数据挖掘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数据中的潜在价值和质量问题,数据加密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二)要素之间的关系
1、人员与流程的关系
人员是流程的执行者,没有人员的参与,流程就无法运转,在数据质量评估流程中,数据管理员需要按照既定的流程,运用专业知识对数据进行评估,流程也规范了人员的行为,明确了不同人员在数据治理各个环节中的职责,避免出现职责不清的情况。
2、人员与技术的关系
人员操作技术工具来实现数据治理的目标,数据安全管理人员利用数据加密技术来保护数据,而技术的发展也对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人员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技术知识来适应数据治理的需求。
3、流程与技术的关系
流程决定了技术的应用场景和顺序,在数据仓库建设流程中,明确了何时进行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等技术操作,技术则为流程的高效执行提供了可能,先进的技术可以优化流程,提高数据治理的效率,自动化的数据质量检测技术可以使数据质量评估流程更加快速和准确。
数据治理是一个综合性的体系,涵盖了数据标准管理、数据质量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管理和主数据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其要素包括人员、流程和技术,这些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推动数据治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从而提升企业的数据价值,为企业的决策、运营等提供有力支持。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