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运营与社群运营:深度剖析二者的区别》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概念界定
(一)社区运营
社区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是基于地理位置形成的社区,如一个小区;也可以是基于兴趣、话题等在网络上形成的虚拟社区,像豆瓣小组、知乎的话题板块等,社区运营旨在构建、维护和发展这样一个具有共同属性(地域、兴趣、价值观等)的用户群体聚集的平台。
社区运营者需要关注整个社区的生态建设,包括制定社区规则,确保社区内的言论、行为符合社区的定位和价值观;搭建社区的框架结构,例如板块的划分(在论坛形式的社区中),让不同类型的内容和用户能够有序地进行互动;还要注重社区的氛围营造,通过引导积极健康的讨论,鼓励用户分享有价值的内容等方式,使社区成为一个有吸引力、充满活力的空间。
(二)社群运营
社群则更强调群体成员之间的紧密联系,通常是一群具有共同目标、兴趣或者身份特征的人组成的小团体,例如一个微信读书群,群里的成员都是热爱读书且希望通过互相交流来提升阅读体验的人,社群运营侧重于对这个特定小群体的管理和运营。
社群运营者要深入了解群成员的需求和兴趣点,组织针对性的活动,比如定期举办线上读书分享会,邀请群成员分享自己最近读的好书以及读书心得,社群运营需要处理好群成员之间的关系,避免内部矛盾和冲突,保持社群的和谐氛围,并且不断吸引新成员加入,扩大社群规模的同时确保社群的质量和活跃度。
二、运营目标的区别
(一)社区运营目标
1、构建多元化生态
社区要容纳各种各样的用户和内容,就像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在一个摄影社区,既要有专业摄影师分享的高端摄影技巧和作品,也要有摄影初学者的提问和成长记录,社区运营的目标之一就是让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各个元素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相互促进,专业摄影师的分享可以吸引更多摄影爱好者关注,而初学者的热情参与也能为社区带来新鲜活力。
2、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社区希望用户能够长期留在社区内,不断地参与社区的互动,这就需要运营者通过多种手段,如举办主题活动、推荐优质内容等,微博社区经常推出各种话题挑战活动,吸引不同的用户参与话题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作品,从而提高用户在微博社区的停留时间和参与频率。
3、实现商业价值的多元挖掘
社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商业价值,如广告投放、品牌合作、增值服务等,以知乎为例,一方面知乎可以在页面上投放与用户兴趣相关的广告;知乎推出的盐选会员等增值服务,为用户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也为社区带来了收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社群运营目标
1、深度互动与关系维护
社群运营更注重群成员之间的深度互动,因为社群规模相对较小,成员之间更容易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例如在一个健身社群中,成员们可以互相监督健身计划的执行情况,分享健身过程中的困难和经验,这种深度互动有助于增强成员对社群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2、精准达成特定目标
社群往往是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目标而组建的,比如一个考研社群,目标就是帮助群成员顺利通过考研,运营者会组织考研资料分享、线上答疑讲座等活动,一切都是围绕考研这个特定目标展开。
3、小范围的口碑传播
社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信任度相对较高,一旦社群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或者产品,很容易通过成员之间的口碑传播吸引新成员加入,例如一个手工制作社群,如果群成员制作出了精美的手工作品,并且在社群中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就可能吸引其他有相同兴趣的人加入。
三、运营策略的区别
(一)用户获取策略
1、社区用户获取
社区在获取用户时往往采用广泛撒网的方式,因为社区需要大量不同类型的用户来丰富其生态,比如抖音,它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推广,吸引了不同年龄、不同地域、不同兴趣爱好的用户,抖音的算法推荐系统也有助于将不同类型的内容推送给可能感兴趣的用户,从而进一步扩大用户群体。
2、社群用户获取
社群获取用户则更多地依赖于精准定位和口碑传播,一个美食社群可能会在美食论坛、美食博主的推荐下吸引到对美食有浓厚兴趣的人,而且社群成员会主动邀请自己身边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因为他们觉得这些朋友会对社群的话题和活动感兴趣。
运营策略
1、社区内容运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运营更注重内容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以百度贴吧为例,贴吧中有各种各样的主题贴吧,每个贴吧里的内容都丰富多样,运营者需要通过管理机制,如审核机制、推荐机制等,确保优质内容能够被更多用户看到,同时也要鼓励用户创造不同类型的内容。
2、社群内容运营
运营则更聚焦于与社群目标相关的特定内容,在一个英语学习社群中,内容主要围绕英语学习展开,如英语语法讲解、口语练习技巧、学习资料分享等,社群运营者会对内容进行筛选,确保内容的质量和针对性,以满足群成员的学习需求。
(三)用户激励策略
1、社区用户激励
社区会通过多种方式激励用户,如积分系统、等级系统、勋章系统等,在哔哩哔哩社区,用户通过投稿、观看视频、评论等行为可以获得硬币、经验值等,进而提升自己的等级,不同等级享有不同的权益,如可以发送彩色弹幕等,这些激励措施可以鼓励用户积极参与社区的各种活动,提高用户的活跃度。
2、社群用户激励
社群更多地采用精神激励和直接的利益反馈相结合的方式,在一个微商社群中,如果群成员成功推荐了新成员加入或者完成了一定的销售业绩,可能会获得群主发放的小礼品或者在群内得到表扬和认可,这种激励方式能够激发群成员为社群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运营主体与用户关系的区别
(一)社区运营中的主体与用户关系
在社区运营中,运营主体(如社区平台方)与用户的关系相对较为松散,虽然运营者制定规则、提供平台服务,但用户在社区内具有较大的自主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与不同的话题讨论、发布自己的内容,只要不违反社区规则即可,例如在天涯社区,用户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板块发表自己的见解,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而社区运营者更多的是在背后维护社区的正常运转。
(二)社群运营中的主体与用户关系
社群运营中,运营主体(如群主或群管理员)与用户的关系更为紧密,群主往往在社群中起到主导作用,组织活动、引导话题、协调成员关系等,群成员对群主也有较高的依赖度,尤其是在一些有明确目标的社群中,比如在一个项目协作社群中,群主负责分配任务、协调进度等工作,群成员需要按照群主的安排开展工作,以实现项目的顺利进行。
社区运营和社群运营在多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无论是从概念、运营目标、运营策略还是运营主体与用户关系等角度来看,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要求,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运营者根据自身的需求和资源,选择合适的运营模式,从而实现更好的运营效果。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