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安全治理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构建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成为了企业和组织最宝贵的资产之一,数据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如数据泄露、数据篡改、数据滥用等,数据安全治理旨在通过一系列的策略、流程和技术手段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用性,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应贯穿数据的全生命周期,包括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传输、共享和销毁等各个阶段,在数据安全治理中,治理规划阶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为整个数据安全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治理规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1、明确数据安全治理目标与战略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组织首先需要确定其数据安全治理的总体目标,这一目标应该与组织的业务战略相契合,如果组织是一家金融机构,其数据安全治理目标可能是确保客户金融数据的高度机密性和完整性,以维护客户信任和遵守金融监管要求,目标的设定需要考虑到组织的风险承受能力、合规要求以及业务发展方向等因素。
- 在明确目标的基础上,制定数据安全治理战略,这包括确定数据安全治理的长期方向,例如是采取积极防御型战略,通过不断投入技术研发和人员培训来预防数据安全事件;还是采取风险适应型战略,在一定风险可控的范围内平衡数据安全与业务效率,战略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到组织内部的资源分配,包括资金、人力和技术资源等。
2、进行数据资产梳理与分类分级
- 全面梳理组织内部的数据资产是治理规划阶段的关键工作,这需要对组织内的各种数据源进行清查,包括数据库、文件服务器、云存储等,了解数据的存储位置、所有者、使用情况以及数据的格式等信息。
- 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是保障数据安全治理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根据数据的敏感性、重要性和价值等因素,将数据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机密数据、内部敏感数据、公开数据等,企业的商业机密、客户的个人隐私数据属于机密数据,需要最高级别的安全保护;而一些公开的产品宣传资料等属于公开数据,安全保护要求相对较低,分级后,可以针对不同级别的数据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提高数据安全治理的针对性和效率。
3、评估数据安全风险
- 识别数据安全风险是风险评估的第一步,这包括对内部风险因素(如员工的操作失误、内部人员的恶意行为等)和外部风险因素(如网络攻击、自然灾害等)进行识别,员工可能因为缺乏安全意识而误将敏感数据发送给错误的对象,这是内部风险;而黑客攻击组织的网络系统以窃取数据则是外部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确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通过历史数据统计分析风险发生的频率,同时根据业务影响的评估来确定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造成的损失,数据泄露可能导致企业面临巨额罚款、声誉受损,从而影响客户流失和市场份额下降等严重后果。
-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风险进行排序,确定需要优先处理的高风险项,这样可以使组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将重点放在对核心业务数据影响最大的风险防范上。
4、制定数据安全政策与标准
- 数据安全政策是组织数据安全治理的总体指导方针,它应该明确规定组织对数据安全的态度、目标、原则等内容,政策中应明确规定所有员工有责任保护组织的数据安全,禁止任何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和使用行为。
- 制定数据安全标准,包括技术标准和操作标准,技术标准可以规定数据加密的算法、密钥管理的要求等;操作标准则涵盖数据访问控制的流程、数据备份与恢复的操作规范等,这些标准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具体的执行依据,确保组织内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具有一致性和规范性。
5、规划数据安全治理组织架构与人员角色
- 构建合理的数据安全治理组织架构是确保数据安全治理工作有效开展的保障,这包括确定数据安全治理的决策机构(如数据安全委员会)、执行机构(如数据安全管理部门)以及监督机构(如内部审计部门)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明确各人员在数据安全治理中的角色和职责,数据所有者负责确定数据的分类分级并对数据的安全性负责;数据管理员负责数据的日常管理操作,如数据的存储和备份等;安全管理员则负责制定和实施数据安全策略等,通过明确的角色分工,可以避免职责不清导致的数据安全管理漏洞。
6、制定数据安全预算与资源计划
- 根据数据安全治理的目标、战略以及各项工作的需求,制定数据安全预算,预算应涵盖技术设施采购(如防火墙、加密设备等)、人员培训、安全咨询服务等方面的费用,为了提高员工的数据安全意识,需要安排一定的预算用于开展安全培训课程。
- 制定资源计划,包括人力资源计划和技术资源计划,人力资源计划确定需要招聘或培养的数据安全专业人员数量和类型;技术资源计划则规划数据安全技术设施的部署和升级等工作,以确保组织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持数据安全治理工作的开展。
三、结论
治理规划阶段在数据安全治理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明确目标与战略、进行数据资产梳理与分类分级、评估风险、制定政策与标准、规划组织架构和人员角色以及制定预算与资源计划等工作,为数据安全治理在数据全生命周期中的有效实施奠定了基础,只有在治理规划阶段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后续的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有效地保护组织的数据资产,使其在数字化时代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并避免因数据安全问题带来的巨大风险。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