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原则,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包括哪些方面的信息

欧气 4 0

《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多维度的信息与全面的应对策略》

一、引言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威胁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给个人、企业乃至国家都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成为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环节,它涵盖了多个方面的信息,并且需要遵循一定的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原则。

二、网络威胁检测方面的信息

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原则,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包括哪些方面的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网络流量分析

1、流量模式识别

- 正常的网络流量具有一定的模式,例如特定时间段内的访问高峰、特定服务的流量比例等,通过对大量历史流量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正常流量模式的基线,当检测到流量模式与基线有较大偏差时,可能预示着网络威胁的存在,突然出现大量指向特定服务器端口的异常流量,可能是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的迹象。

- 不同类型的网络应用会产生不同的流量特征,视频流应用的流量具有持续、高带宽的特点,而文本类应用的流量相对较小且间歇性较强,通过深度包检测(DPI)技术,可以分析数据包的内容、协议等信息,识别出不符合正常应用流量特征的异常流量。

2、流量来源与目的地

- 监测网络流量的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是非常重要的,来自异常源地址的流量,如来自已知的恶意IP地址段或僵尸网络控制的IP地址的流量,可能是恶意攻击的尝试,对目的地址的监控可以发现是否有特定目标被频繁攻击,例如企业的核心服务器或数据库服务器,如果大量流量都指向企业的财务系统服务器,且来源可疑,就需要高度警惕可能的入侵或数据窃取企图。

(二)系统日志分析

1、操作系统日志

- 操作系统会记录各种活动信息,如用户登录、文件访问、进程启动和停止等,分析这些日志可以发现异常的用户行为,某个用户在非工作时间频繁登录系统,且登录的IP地址来自国外(而该用户正常工作地点为国内),这可能是账号被盗用的迹象。

- 操作系统日志还可以反映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如果发现CPU或内存使用率突然异常升高,且与正常业务操作不匹配,可能是系统被植入了恶意软件,如挖矿程序在后台占用大量资源。

2、应用程序日志

- 不同的应用程序也会产生自己的日志,对于企业级应用,如企业资源计划(ERP)系统、客户关系管理(CRM)系统等,其日志包含了用户对业务数据的操作记录,通过分析这些日志,可以发现是否有未经授权的数据修改、删除或异常查询,在ERP系统中,如果发现某个低权限用户试图访问高权限模块并进行大量数据导出操作,这可能是内部人员违规操作或者外部攻击者通过窃取账号权限进行的数据窃取行为。

(三)漏洞检测信息

1、网络漏洞扫描

- 定期对网络中的设备(如服务器、防火墙、路由器等)进行漏洞扫描是检测网络威胁的重要手段,漏洞扫描工具可以发现设备上存在的已知漏洞,如操作系统漏洞、网络服务漏洞等,检测到某台服务器上存在未修复的Apache服务器漏洞,而该漏洞可能被黑客利用来执行远程代码注入攻击。

- 漏洞扫描结果还可以为网络安全策略的调整提供依据,如果发现某个网络区域存在较多漏洞,可以加强该区域的安全防护措施,如增加访问控制规则、更新设备固件等。

2、软件漏洞监测

- 对于企业使用的各种软件应用,包括办公软件、数据库软件等,需要及时关注软件供应商发布的漏洞信息,当微软发布了Office软件的安全漏洞补丁后,如果企业未能及时更新,就可能面临被利用该漏洞进行恶意文档攻击的风险,还可以通过一些第三方漏洞监测平台,获取更广泛的软件漏洞信息,以便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三、网络威胁防护方面的信息

(一)访问控制

1、网络访问控制

- 通过防火墙等网络安全设备实施网络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端口号、协议类型等因素来允许或拒绝网络流量,只允许企业内部特定网段的用户访问财务服务器的特定端口,而拒绝来自外部网络的访问,除非经过严格的VPN(虚拟专用网络)认证。

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原则,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包括哪些方面的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入侵防御系统(IPS)也是网络访问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IPS可以实时检测和阻止网络攻击,如SQL注入攻击、跨站脚本攻击(XSS)等,它通过分析网络流量中的恶意模式,并在攻击到达目标系统之前进行拦截。

2、用户访问控制

- 在企业内部,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根据用户的工作职责和权限级别,为其分配相应的系统和数据访问权限,普通员工只能访问与其工作相关的业务数据,而不能访问人力资源部门的敏感员工信息,采用多因素认证(MFA)技术,如密码+令牌、密码+指纹识别等,可以增强用户账号的安全性,防止账号被盗用。

(二)数据加密

1、传输数据加密

- 在网络环境中,对传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是保护数据机密性的重要措施,使用SSL/TLS协议对网站的登录页面、交易页面等敏感信息的传输进行加密,这样,即使网络流量被窃取,攻击者也无法获取其中的明文信息,对于企业内部的远程办公场景,通过加密的VPN隧道传输数据,可以确保企业内部网络通信的安全。

2、存储数据加密

- 对存储在服务器、数据库、移动设备等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也是必不可少的,采用磁盘加密技术,如Windows系统中的BitLocker,可以对整个磁盘进行加密,对于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如用户密码、信用卡信息等,可以使用数据库自带的加密功能或者第三方加密工具进行加密,这样,即使存储设备被盗,数据也不会被轻易获取。

(三)安全意识培训

1、员工培训内容

- 对员工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是网络威胁防护的重要环节,培训内容包括密码安全,教导员工设置强密码,避免使用简单的生日、电话号码等作为密码,并且定期更新密码,还包括识别网络钓鱼邮件的能力培训,让员工了解网络钓鱼邮件的常见特征,如发件人地址异常、邮件内容诱导点击可疑链接等。

- 培训员工安全使用移动设备,如不随意连接未知的Wi - Fi网络,避免在移动设备上安装来源不明的应用程序等,向员工普及企业的网络安全政策和规定,明确哪些行为是被允许的,哪些是禁止的,提高员工遵守网络安全规定的自觉性。

2、培训方式与效果评估

- 可以采用线上培训、线下讲座、模拟演练等多种培训方式,线上培训可以方便员工随时随地学习,线下讲座可以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答疑,模拟演练,如模拟网络钓鱼攻击演练,可以检验员工对网络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对能力,通过定期的培训效果评估,如考试、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员工的培训效果,以便调整培训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员工的网络安全意识。

四、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原则下的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

(一)主动防御原则

1、威胁情报共享

- 在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中,遵循主动防御原则需要积极参与威胁情报共享,企业和组织可以加入行业内的威胁情报共享平台,与其他成员共享有关网络威胁的信息,如最新发现的恶意IP地址、恶意软件样本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前获取可能面临的网络威胁信息,在攻击发生之前采取防护措施,某企业在威胁情报共享平台上得知某恶意软件正在针对特定行业的企业进行攻击,该企业可以及时对自己的系统进行排查,看是否存在被攻击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如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加强网络访问控制等。

- 内部的威胁情报共享也非常重要,企业内部的安全团队应该及时将检测到的网络威胁信息,如内部网络中发现的异常用户行为、新的漏洞等,通报给相关部门,以便各部门协同采取防护措施,安全团队发现内部某员工的账号存在异常登录行为,应及时通知人力资源部门和该员工所在部门,暂停该账号的使用,并进行调查。

2、安全技术创新

- 主动防御要求不断进行安全技术创新,研发新的入侵检测算法,能够更精准地识别新型网络攻击,采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网络流量和系统行为进行智能分析,可以发现传统检测方法难以察觉的威胁,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海量的网络日志进行分析,可以识别出隐藏在正常流量中的异常行为模式,这些模式可能是新型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迹象,创新的加密技术可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如量子加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有望在未来提供更高级别的数据保护。

(二)分层防护原则

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原则,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包括哪些方面的信息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网络层防护

- 在网络层,采用多种安全设备和技术进行分层防护,最外层可以设置防火墙,对外部网络流量进行初步过滤,阻止明显的非法访问,在防火墙后面,可以部署入侵检测系统(IDS)/入侵防御系统(IPS),对通过防火墙的流量进行更深入的检测和防范,IDS可以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如端口扫描、恶意软件传播等,而IPS可以在发现攻击时直接采取阻断措施。

- 网络地址转换(NAT)技术也是网络层防护的一部分,它可以隐藏内部网络的真实IP地址,增加外部攻击者发现内部网络结构和目标的难度,还可以通过虚拟专用网络(VPN)技术,为企业远程办公人员或分支机构提供安全的网络连接,在网络层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

2、系统层防护

- 在系统层,对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安全防护,安装操作系统补丁是最基本的防护措施,它可以修复操作系统中的已知漏洞,使用杀毒软件和反恶意软件工具,对系统中的恶意程序进行查杀,定期更新杀毒软件的病毒库,可以确保其能够检测和清除最新的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

- 应用程序的安全配置也非常重要,对于Web应用,要正确配置Web服务器的安全选项,如限制文件上传类型、防止SQL注入攻击的配置等,采用应用程序白名单技术,只允许运行经过授权的应用程序,可以防止恶意软件在系统中运行。

3、数据层防护

- 在数据层,通过数据加密、数据备份和恢复等措施进行防护,如前面所述,对传输和存储的数据进行加密可以保护数据的机密性,数据备份是应对数据丢失和损坏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制定完善的数据备份策略,定期备份重要数据,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如异地备份中心,在数据遭到破坏或丢失时,如遭受勒索软件攻击,能够及时利用备份数据进行恢复,减少损失。

(三)协同合作原则

1、内部协同

- 在企业内部,网络安全不是安全部门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安全部门与IT部门需要密切合作,IT部门在进行系统升级、网络架构调整等工作时,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而安全部门要为IT部门提供安全技术支持和建议,安全部门与业务部门也要协同工作,业务部门要向安全部门反馈业务需求和业务流程中的安全风险点,安全部门则要根据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安全策略,销售部门在开展线上促销活动时,可能会面临大量的用户访问,安全部门要提前做好网络流量管理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促销活动的顺利进行。

2、外部协同

- 企业与外部的合作伙伴、供应商、监管机构等也需要进行协同合作,与合作伙伴和供应商签订网络安全协议,要求对方遵守一定的网络安全标准,共同保护双方交互数据的安全,企业与云服务供应商合作时,要明确双方在数据安全、网络访问控制等方面的责任,与监管机构的协同可以确保企业的网络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要求,同时监管机构也可以在网络安全事件发生时提供指导和支持。

(四)持续改进原则

1、安全策略调整

- 网络安全威胁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的安全策略也需要持续改进,随着新的网络攻击技术的出现,企业可能需要调整防火墙的访问控制规则,增加对新的恶意IP地址或端口的封锁,根据企业业务的发展和变化,如业务拓展到新的领域或地区,安全策略也要相应地进行调整,当企业开展国际业务时,可能需要考虑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对网络安全的要求,调整数据隐私保护策略等。

2、安全技术升级

- 持续改进要求不断升级安全技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攻击的手段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安全技术必须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基于特征码的杀毒技术向基于行为分析的杀毒技术升级,可以更有效地检测和防范新型恶意软件,网络安全设备的固件也需要定期更新,以修复设备本身存在的漏洞,提高设备的性能和安全性。

五、结论

网络威胁检测和防护涵盖了从网络流量分析、系统日志分析、漏洞检测到访问控制、数据加密、安全意识培训等多个方面的信息,在网络安全威胁监测与处置工作原则下,通过主动防御、分层防护、协同合作和持续改进等原则的贯彻实施,可以构建一个更加全面、有效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从而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威胁,保护个人、企业和国家的网络安全。

标签: #网络安全 #威胁监测 #威胁防护 #处置原则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