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计算机视觉课程标准》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计算机视觉
2、课程代码:[具体代码]
3、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
4、学分:[X]学分
5、学时:[总学时],其中理论学时[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实验学时数]
6、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等相关专业
课程性质与任务
(一)课程性质
计算机视觉是一门融合了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学科,旨在使计算机能够理解和分析图像或视频中的内容,如同人类视觉系统一样,本课程在相关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为学生后续从事人工智能、智能监控、图像识别等领域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任务
1、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包括图像的获取、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检测、识别与跟踪等。
2、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视觉算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和项目实践,让学生熟悉常用的计算机视觉工具和库的使用。
3、引导学生了解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前沿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兴趣。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 理解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基本组成结构和工作流程。
- 掌握图像的表示方法,如灰度图像、彩色图像的矩阵表示,以及图像的基本运算。
- 深入学习图像预处理技术,包括滤波、增强、边缘检测等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 掌握特征提取方法,如SIFT、SURF、HOG等特征的计算和应用。
- 熟悉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的经典算法,如Haar - like特征结合Adaboost的目标检测算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目标识别算法等。
2、能力目标
- 能够运用所学的计算机视觉算法,使用编程语言(如Python)和相关库(如OpenCV)开发简单的计算机视觉应用程序。
- 具备对实际图像和视频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能够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算法并优化。
- 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对现有的计算机视觉算法进行改进或提出新的算法思路。
- 能够阅读和理解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学术文献,进行简单的学术研究工作。
3、素质目标
-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编程习惯。
-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项目实践,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完成复杂的任务。
- 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不断跟踪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发展。
(一)计算机视觉概述(4学时)
1、
- 计算机视觉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 计算机视觉系统的基本框架,包括图像采集、预处理、分析和理解等环节。
- 计算机视觉与人类视觉的比较。
2、要求
- 了解计算机视觉的广泛应用,如安防监控、自动驾驶、医疗影像分析等。
- 理解计算机视觉系统各环节的主要功能和相互关系。
(二)图像的获取与表示(6学时)
1、
- 图像的采集设备,如摄像头、扫描仪等的工作原理。
- 图像的数字化过程,包括采样和量化。
- 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的表示方法,如RGB、HSV等颜色空间。
- 图像的基本属性,如分辨率、对比度等。
2、要求
- 掌握图像采集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
- 熟练掌握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的矩阵表示方法。
- 能够计算图像的基本属性,并理解其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三)图像预处理(10学时)
1、
- 图像滤波算法,如均值滤波、中值滤波、高斯滤波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图像增强技术,包括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化、对比度拉伸等。
- 边缘检测算法,如Sobel算子、Canny算子等。
- 形态学图像处理,如膨胀、腐蚀、开闭运算等。
2、要求
- 理解各种滤波算法的原理和适用场景,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滤波方法。
- 掌握图像增强技术的实现方法,能够提高图像的视觉效果。
- 深入理解边缘检测算法的原理,能够准确检测出图像中的边缘。
- 掌握形态学图像处理的基本操作及其在图像分析中的应用。
(四)特征提取(12学时)
1、
- 局部特征提取方法,如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的原理、步骤和实现。
- SURF(加速稳健特征)算法与SIFT算法的比较及改进之处。
- HOG(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计算和应用。
- 全局特征提取方法,如颜色直方图、纹理特征等。
2、要求
- 熟练掌握SIFT算法的实现过程,理解其尺度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的原理。
- 能够比较SURF和SIFT算法的优缺点,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 掌握HOG特征的计算方法及其在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 了解全局特征提取方法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五)目标检测(12学时)
1、
- 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如Haar - like特征结合Adaboost算法的原理和实现。
- 基于滑动窗口的目标检测思想。
- 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目标检测算法,如Faster R - CNN、YOLO(You Only Look Once)、SSD(Single Shot MultiBox Detector)等算法的原理和结构。
- 目标检测中的非极大值抑制(NMS)算法。
2、要求
- 掌握基于传统机器学习的目标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实现步骤。
- 理解基于滑动窗口的目标检测思想及其局限性。
- 深入学习基于CNN的目标检测算法的原理,了解其在速度和精度方面的优势。
- 掌握非极大值抑制算法的作用和实现方法。
(六)目标识别(10学时)
1、
- 基于模板匹配的目标识别方法。
- 基于特征向量的目标识别方法,如使用SIFT、HOG等特征结合分类器(如SVM)进行目标识别。
- 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方法,如使用预训练的CNN模型(如VGG、ResNet等)进行微调以实现目标识别。
- 目标识别中的分类器性能评估指标,如准确率、召回率、F1 - score等。
2、要求
- 掌握基于模板匹配和特征向量的目标识别方法的原理和实现。
- 理解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识别方法的优势和应用流程。
- 能够计算和解释目标识别中的分类器性能评估指标。
(七)目标跟踪(10学时)
1、
- 目标跟踪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目标跟踪方法。
- 基于粒子滤波的目标跟踪方法。
- 基于相关滤波的目标跟踪方法,如KCF(Kernelized Correlation Filters)算法。
- 多目标跟踪的基本方法和挑战。
2、要求
- 理解目标跟踪的基本概念和不同跟踪方法的原理。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 掌握基于卡尔曼滤波、粒子滤波和相关滤波的目标跟踪算法的实现。
- 了解多目标跟踪的基本方法和面临的主要挑战。
(八)三维视觉(8学时)
1、
- 双目视觉的原理和立体匹配算法。
- 结构光法和飞行时间法(ToF)等主动三维视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 三维点云的获取、处理和分析方法。
- 三维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基本方法。
2、要求
- 理解双目视觉的原理,掌握简单的立体匹配算法。
- 了解主动三维视觉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
- 掌握三维点云的基本处理方法,如滤波、分割等。
- 了解三维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基本思路。
课程实施
1、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多媒体课件、板书等方式,系统地讲解计算机视觉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在讲授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实验教学:安排充足的实验学时,让学生在实验室中亲自动手操作,使用编程语言和相关库实现课堂上所学的算法,实验内容包括图像预处理、特征提取、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等方面的实验项目,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及时解答学生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的计算机视觉应用案例,如人脸识别系统、智能交通监控系统等,对案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一计算机视觉算法或应用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项目驱动:设置课程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视觉项目,如设计一个简单的物体识别系统或视频监控中的目标跟踪系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算法设计、程序实现和测试等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2、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视频教学等手段,直观地展示计算机视觉中的概念、算法流程和应用效果,在讲解图像滤波算法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滤波过程,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算法的原理。
在线教学平台:利用在线教学平台,发布课程资料、作业、实验指导等教学资源,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在线答疑、讨论交流等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开源工具和库: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使用开源的计算机视觉工具和库,如OpenCV、Scikit - Image等,这些工具和库提供了丰富的函数和算法实现,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地进行算法验证和应用开发。
3、课程考核
考核方式: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考核、实验考核和期末考试。
平时考核(30%)
考勤(10%):记录学生的出勤情况,旷课、迟到、早退等将按照一定的比例扣分。
作业(10%):布置课后作业,包括理论作业和编程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编程能力。
课堂表现(10%):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表现进行评分。
实验考核(30%)
实验报告(15%):学生需要提交每个实验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分析等内容。
实验操作(15%):在实验室中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包括算法的实现、程序的调试等方面。
期末考试(40%):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对计算机视觉基本概念、原理和算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试题型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算法分析题和编程题等。
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 《计算机视觉:算法与应用》,[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
2、参考资料
- 《数字图像处理》,[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
- 《OpenCV计算机视觉编程攻略》,[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
- 相关领域的学术期刊,如《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Computer Vision and Image Understanding》等。
- 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国际会议论文集,如CVPR(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ICCV(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等。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网络资源
- 收集和整理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优质网络资源,如在线课程平台(Coursera、EdX等)上的相关课程、学术博客、技术论坛(如Stack Overflow)等,将这些网络资源推荐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2、实验室资源
- 充分利用学校的计算机视觉实验室资源,包括计算机设备、图像采集设备(摄像头、扫描仪等)、相关软件(OpenCV、Matlab等)等,定期对实验室设备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实验室资源能够满足教学和科研的需求。
3、企业合作资源
- 加强与计算机视觉相关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邀请企业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和技术交流,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和行业的最新发展动态,与企业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实践能力。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