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解读〈数据安全法〉:全方位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数据安全法》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这部法律是我国数据安全领域的首部基础性法律,为数据安全治理提供了全面的框架和规范,其具体内容涵盖多个重要方面。
一、总则部分的核心要义
总则明确了立法目的,旨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体现了一种平衡的理念,既要推动数据的积极价值发挥,又要确保安全底线。
确立了数据安全工作的基本原则,如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等,这要求从宏观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看待数据安全,构建起政府、企业、社会等多主体参与的数据安全治理格局,同时强调了国家核心数据的特殊保护地位,国家核心数据关系到国家安全、国计民生、重大公共利益等,对其进行重点保护是维护国家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二、数据安全与发展并重的规定
1、数据开发利用
鼓励数据依法合理有效利用,在当今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时代,数据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和组织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挖掘数据价值,例如大数据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升服务质量,这有助于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程,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2、数据安全保障措施
要求数据处理者建立健全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从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各个环节,都要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在数据收集阶段,要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确告知数据主体收集目的、方式和范围等,并取得同意(针对个人数据);在存储阶段,要保障数据存储介质的安全,防止数据丢失、被篡改或泄露等。
三、数据安全制度体系构建
1、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
这是数据安全法的一个重要创新,不同类型和级别的数据面临的安全风险不同,需要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对于金融数据中的客户账户信息、交易密码等高度敏感数据,应采取最高级别的安全防护措施,包括加密存储、多因素身份认证等;而对于一些公开的统计数据,则可以采取相对较低级别的安全管理措施,通过分类分级,可以使数据安全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2、数据安全审查制度
对于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国家安全审查,在全球化背景下,数据跨境流动日益频繁,一些国外企业的数据处理活动可能会涉及我国国家安全利益,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可以防止数据被恶意利用,确保关键数据的安全可控,当国外云服务提供商在中国开展业务,涉及大量国内用户数据存储和处理时,就可能需要接受数据安全审查。
3、数据出口管制制度
国家对与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履行国际义务相关的属于管制物项的数据依法实施出口管制,这有助于防止敏感数据被不当出口到国外,避免国家利益受损,涉及军事技术研发、关键基础设施运行等方面的数据,必须在符合国家出口管制规定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跨境传输。
四、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1、数据处理者的一般义务
数据处理者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安全,这包括采用数据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据备份恢复技术等,要对其数据处理活动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处理数据安全隐患。
2、特殊行业和领域的数据安全义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对于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等特殊主体,规定了更为严格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掌握着大量关系国计民生的数据,如电力、通信、交通等领域的数据,他们除了要遵守一般的数据安全义务外,还需要将在境内收集和产生的数据存储在境内,确需向境外提供的,应当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五、监管与法律责任
1、监管体系
明确了国家网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数据安全和相关监管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数据安全监管职责,这种多部门协同监管的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专业优势,形成监管合力,金融监管部门负责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监管,卫生健康部门负责医疗卫生领域的数据安全监管等。
2、法律责任
对违反数据安全法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从警告、罚款到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等多种处罚方式,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责任追究体系,这对于震慑数据违法行为,保障数据安全法的有效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数据安全法》从多个维度构建起了我国数据安全的保障体系,适应了数字时代数据安全治理的需求,在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保护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