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范本为高校实验室安全保密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实验室安全与保密工作。制度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保密工作流程、责任分配及违规处理等方面,确保实验室安全与保密工作有效执行。
本文目录导读: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保障实验室安全稳定运行,防止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保护国家秘密和实验室相关人员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适用于我校所有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三条 实验室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的原则。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学校成立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的全面领导、统筹协调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 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下设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负责日常实验室安全保密管理工作。
第六条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一)制定实验室安全保密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保密教育培训;
(三)对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四)处理实验室安全保密事故;
(五)协调解决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中的问题。
安全保密要求
第七条 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安全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实验室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如消防器材、通风设备、安全防护用品等。
2、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室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设备,确保实验过程安全。
3、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4、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
(二)实验室保密
1、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不得泄露国家秘密。
2、实验室涉及国家秘密的实验项目,必须按照国家秘密管理要求进行管理。
3、实验室应建立保密档案,对涉及国家秘密的实验项目、实验数据和实验设备进行严格管理。
4、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得将实验室涉及国家秘密的资料带出实验室。
教育与培训
第八条 学校应定期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保密教育培训,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保密意识。
第九条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参加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保密教育培训,掌握实验室安全保密知识和技能。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监督检查
第十条 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应定期对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落到实处。
第十一条 实验室安全保密工作监督检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验室安全设施是否完善;
(二)实验室操作规程是否落实;
(三)实验室安全保密制度是否健全;
(四)实验室安全保密教育培训是否到位。
事故处理
第十二条 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或泄露国家秘密时,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或秘密泄露。
第十三条 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或泄露国家秘密时,实验室安全管理办公室应立即向学校领导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附则
第十四条 本制度由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