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代码深入解析泰坦尼克号数据集,带领您开启Python数据分析之旅。通过Python数据处理和分析,揭示历史事件的细节,让您对数据有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目录导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泰坦尼克号,一艘曾经被认为是“永不沉没”的巨轮,却在1912年的某个夜晚遭遇了灾难性的撞击,造成了1500多条生命的消逝,时至今日,这起悲剧仍然让我们感慨万分,我们将借助Python数据分析技术,对泰坦尼克号数据集进行深入解析,以期揭示事故背后的原因。
数据集简介
泰坦尼克号数据集包含712个乘客和船员的详细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船舱等级、票价、是否生存等,数据集的来源是Kaggle网站,数据格式为CSV。
数据分析步骤
1、数据导入与初步处理
我们需要使用Python的pandas库导入数据集,并对数据进行初步处理。
import pandas as pd 导入数据集 data = pd.read_csv("titanic.csv") 显示数据集的前5行 print(data.head())
2、数据探索
通过观察数据集的前几行,我们可以发现以下问题:
(1)年龄列中存在许多缺失值;
(2)票价列中存在一些异常值;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性别列中存在一些非标准的表示方法(如"I"代表男性,"M"代表女性)。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进行以下处理:
处理年龄列缺失值 data["Age"].fillna(data["Age"].mean(), inplace=True) 处理票价列异常值 data["Fare"] = data["Fare"].apply(lambda x: x if x > 0 else data["Fare"].mean()) 处理性别列非标准表示方法 data["Sex"] = data["Sex"].replace(["I", "M"], ["male", "female"])
3、数据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数据集的特征。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性别比例图 plt.figure(figsize=(8, 6)) data["Sex"].value_counts().plot(kind="bar") plt.title("Gender Ratio") plt.xlabel("Gender") plt.ylabel("Count") plt.show() 年龄分布图 plt.figure(figsize=(8, 6)) data["Age"].plot(kind="hist", bins=30) plt.title("Age Distribution") plt.xlabel("Age") plt.ylabel("Count") plt.show() 船舱等级与生存率关系图 plt.figure(figsize=(8, 6)) survival_rate = data.groupby("Pclass")["Survived"].mean() survival_rate.plot(kind="bar") plt.title("Survival Rate by Pclass") plt.xlabel("Pclass") plt.ylabel("Survival Rate") plt.show()
4、生存率分析
通过分析不同性别、船舱等级、年龄等因素对生存率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女性生存率高于男性;
(2)船舱等级越高,生存率越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3)年龄在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人群生存率较高。
通过对泰坦尼克号数据集的Python数据分析,我们揭示了事故背后的原因,这起悲剧的发生,既有天灾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希望我们的分析能够让我们更加珍惜生命,关注安全。
拓展
除了上述分析,我们还可以尝试以下拓展:
1、使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乘客的生存率;
2、分析不同船舱等级的票价分布;
3、探索乘客之间的关系网络。
标签: #Python数据分析 #深度解析 #代码实现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