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导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数据已成为国家、企业和社会的重要资产,为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了《数据安全法》,本文将权威解读《数据安全法》全文逐条,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数据安全保护,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保障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 本法所称数据,是指任何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结合其他信息识别特定自然人身份或者反映特定自然人活动情况的各种信息。
第三条 数据安全工作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风险预防、重点保护、分类管理、协同治理的原则。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四条 国家建立数据安全治理体系,完善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强数据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数据分类分级
第五条 数据按照其影响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程度,分为特别重要数据、重要数据、一般数据。
第六条 特别重要数据包括: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国防、外交、关键基础设施、重要行业等领域的数据。
第七条 重要数据包括:涉及重要行业、重要领域、重要单位的数据。
第八条 一般数据包括:其他数据。
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第九条 数据处理者应当履行以下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一)制定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责任;
(二)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
(三)对数据实行分类分级管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四)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处置和报告;
(五)依法履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安全审查、安全认证等义务。
第十条 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减轻或者消除数据安全事件的影响。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第十一条 国家建立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制度,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风险评估。
第十二条 数据处理者应当根据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第十三条 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一)数据安全风险识别;
(二)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三)数据安全风险控制;
(四)数据安全风险报告。
数据安全审查
第十四条 国家建立数据安全审查制度,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安全审查。
第十五条 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履行数据安全审查义务。
第十六条 数据安全审查包括以下内容:
(一)数据处理活动是否符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二)数据处理活动是否可能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影响;
(三)数据处理活动是否可能对数据安全造成风险。
数据安全认证
第十七条 国家建立数据安全认证制度,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安全认证。
第十八条 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履行数据安全认证义务。
第十九条 数据安全认证包括以下内容:
(一)数据处理活动是否符合数据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二)数据处理活动是否可能对国家安全、公共利益或者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造成影响;
(三)数据处理活动是否可能对数据安全造成风险。
数据安全监测预警
第二十条 国家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制度,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监测、预警。
第二十一条 数据处理者应当依法履行数据安全监测预警义务。
第二十二条 数据安全监测预警包括以下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一)数据安全风险识别;
(二)数据安全风险分析;
(三)数据安全风险控制;
(四)数据安全风险报告。
数据安全事件处置
第二十三条 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及时处置数据安全事件。
第二十四条 数据安全事件处置包括以下内容:
(一)数据安全事件监测、预警;
(二)数据安全事件处置;
(三)数据安全事件报告;
(四)数据安全事件调查。
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法规定,数据处理者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法规定,数据处理者未依法履行数据安全审查、安全认证、监测预警等义务的,由有关主管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
通过以上对《数据安全法》全文逐条解读,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数据安全保护方面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作为数据处理者,我们应当认真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共同守护数据安全新防线。
标签: #数据安全法全文逐条解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