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已成为国家、企业和个人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为保护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我国于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数据安全法》,本文将逐条解读《数据安全法》,帮助大家全面了解该法律的内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数据安全法的立法目的
《数据安全法》第一条明确指出,本法的立法目的为:规范数据处理活动,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
2、数据安全定义
《数据安全法》第二条对数据安全进行了明确定义:数据安全是指确保数据在存储、传输、处理和使用过程中不被非法获取、泄露、篡改、破坏、丢失,以及确保数据真实、完整、可靠、可用。
3、数据分类分级
《数据安全法》第三条将数据分为两大类:一般数据和个人信息,一般数据是指除个人信息以外的其他数据;个人信息是指涉及个人身份、财产、隐私等信息的数据。
4、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数据安全法》第四条规定,数据处理者应当履行以下数据安全保护义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2)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3)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监测、预警和处置;
(4)对数据处理活动进行记录和审计;
(5)依法履行数据安全报告义务。
5、数据安全风险评估
《数据安全法》第五条规定,数据处理者在开展数据处理活动前,应当进行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数据安全。
6、数据安全事件处置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数据安全法》第六条规定,数据处理者应当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事件处置机制,对数据安全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置。
7、数据安全监督检查
《数据安全法》第七条规定,国家网信部门负责全国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网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数据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8、法律责任
《数据安全法》第八章对违反本法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罚款、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等。
《数据安全法》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该法明确了数据安全保护的责任主体、保护义务、风险评估、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内容,为我国数据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数据安全法》,切实保障数据安全,为我国数字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标签: #数据安全法逐条解读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