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狐家游戏

静脉给药的方法课件,静脉给药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欧气 3 0

本文目录导读:

  1. 静脉给药技术操作
  2. 静脉给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静脉给药技术操作及并发症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静脉给药技术操作

(一)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血管状况,如是否有破损、感染、瘢痕、静脉炎等。

3、评估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史。

(二)准备

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治疗盘、碘伏、酒精、棉签、一次性注射器、头皮针、止血带、输液器、药液、输液贴、弯盘等。

3、环境准备:清洁、安静、舒适,光线充足。

(三)操作步骤

1、选择静脉:选择粗直、弹性好、血流丰富、无静脉瓣且易于固定的血管。

2、扎止血带:在穿刺部位上方 6cm 处扎止血带,注意松紧度适中,以能阻断静脉血流为宜。

3、消毒皮肤:以穿刺点为中心,用碘伏消毒皮肤 2 次,直径大于 5cm。

4、再次核对:再次核对患者的姓名、床号、药名、剂量、浓度、用法等。

5、穿刺: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头皮针,以 15°~30°角刺入静脉,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少许。

6、固定:用输液贴固定针头,再用止血带固定在穿刺部位上方。

7、调节滴速: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调节滴速,一般成人 40~60 滴/分,儿童 20~40 滴/分。

8、记录:记录输液的时间、药物名称、剂量、滴速等。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2、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在关节、静脉瓣、有瘢痕或硬结的部位穿刺。

3、穿刺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血管。

4、固定针头要牢固,防止针头移位或脱出。

5、调节滴速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药物性质等合理调节,避免过快或过慢。

6、加强巡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无输液反应、局部肿胀、疼痛等。

7、如需长期输液,应定期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8、对使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确认针头在血管内后再输入药物。

静脉给药并发症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流程

(一)输液反应

1、预防措施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的质量、有效期和包装,避免使用变质或过期的药液。

- 严格控制输液的速度和剂量,避免过快或过多地输入药液。

- 对易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在输液前应详细询问过敏史,并做好过敏试验。

2、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输液,保留静脉通路,更换药液和输液器。

- 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抢救。

- 给予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抗休克等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变化,并做好记录。

- 对患者的原发病进行积极治疗。

(二)静脉炎

1、预防措施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在关节、静脉瓣、有瘢痕或硬结的部位穿刺。

- 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 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如发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定期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2、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 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 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治疗。

- 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 如出现血栓性静脉炎,应遵医嘱给予溶栓治疗。

(三)渗出和外渗

1、预防措施

-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

- 选择合适的静脉,避免在关节、静脉瓣、有瘢痕或硬结的部位穿刺。

- 提高穿刺技术,减少对血管的损伤。

- 输液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如发现红肿、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 对长期输液的患者,应定期更换输液部位,以保护血管。

2、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局部用 50%硫酸镁湿敷或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 通知医生,协助医生进行处理。

- 如出现皮肤坏死,应遵医嘱给予清创、换药等处理。

(四)空气栓塞

1、预防措施

- 输液前,应认真检查输液器的各连接部位是否紧密,有无松动。

- 输液过程中,应及时更换输液瓶,避免空气进入静脉。

- 加压输液、输血时,应专人守护,防止空气栓塞。

2、处理流程

-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

- 协助患者取左侧卧位,并保持头低足高。

- 给予氧气吸入。

- 遵医嘱给予血管扩张剂、强心剂等药物治疗。

-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做好记录。

静脉给药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给药方式之一,但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个体差异等原因,可能会导致一些并发症的发生,护士在进行静脉给药操作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提高穿刺技术,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仅供参考,你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

标签: #技术操作 #并发症 #处理流程

黑狐家游戏
  • 评论列表

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