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痰技术是临床护理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主要用于清除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呕吐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窒息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吸痰过程中若操作不当,可能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黏膜损伤、感染加重、心律失常等,了解吸痰技术的操作要点及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护理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吸痰技术操作概述
- 准备工作:在实施吸痰前,护士应穿戴好无菌手套,检查吸痰装置是否完好,确保导管无漏气。
- 体位选择: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体位,通常取头低脚高位,以利于分泌物排出。
- 插入深度:将吸痰管插入至气管深部,但需注意避免过深导致刺激喉部和引起迷走神经反射。
- 负压吸引:缓慢抽吸,每次持续时间不超过15秒,以免造成黏膜损伤。
- 观察记录: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记录吸出液体的性质和量。
吸痰技术操作中的常见并发症
黏膜损伤
- 原因:吸痰管过硬或插入过深,负压过大均可导致黏膜损伤。
- 表现:局部出血、疼痛,严重时可致呼吸困难。
- 预防处理:
- 使用软质吸痰管;
- 控制负压大小(一般不超过40kPa);
- 操作轻柔,避免反复插拔。
感染加重
- 原因:吸痰过程可能破坏口腔内正常菌群平衡,增加细菌侵入下呼吸道的风险。
- 表现: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多等感染症状加剧。
- 预防处理:
-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 定期更换吸痰设备;
- 加强手卫生管理。
心律失常
- 原因:强烈刺激迷走神经可诱发心动过缓甚至心脏骤停。
- 表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心电图显示窦性心动过缓等。
- 预防处理:
- 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次数和时间;
- 提高操作熟练度,缩短操作时长;
- 对于有基础心脏病史的患者,必要时给予抗胆碱能药物预防。
其他并发症
- 缺氧发作:由于过度通气导致氧分压降低;
- 肺不张:长时间未排出的分泌物可能导致部分肺组织塌陷;
- 误吸:操作不当使胃内容物反流进入呼吸道。
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和有效预防其并发症至关重要,在实际工作中,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关注患者反应并及时调整方案,加强培训和教育,提升整体医疗水平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不懈的努力和实践,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标签: #吸痰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处理
评论列表